首頁 知識與教養之間

必須超越技術主義

字體:16+-

魏書生技術化的教育路徑依然受不少人熱捧,其中原因無非是兩個,一是適應了當下教育現實,特別是應試化的教育現實的需要;二是我們的教師,或者說很大一部分教師並不熱衷於思考,把自己的教育行動建立在自己的教育理念之上,而習慣於接受簡便可行的教育行動方式,也就是拿來就可用的模式,而魏書生的教育思考正好迎合了這種需要。

撇開魏書生思考本身的內涵,但就其教育文字的操作性而言。閱讀魏書生,獲得的是操作指南式的指導,讀者不用思考,隻需按圖索驥,照章辦事。複雜的教育活動就這樣在實踐中不斷被簡化為模式化的教育行動。在這個意義上,魏書生的教育思想,確切地說是並無思想的教育思想,乃是在培養一個個“無聲的教育奴隸”。

如果我們把教育看成是每個人獨立的實踐,那麽對於作為讀者、接受者的教師而言,在閱讀、接受的過程中,所真正獲得的應該是自己的思想,是個人置身複雜教育情境中的理性精神與審慎行動的教育能力,而不是對魏書生教育技術的遵從。正是基於拿來可用、無須深入思考的當下教育實踐路徑,魏書生的教育技術才得以暢通無阻地進入無數人的教育實踐之中。

中國教育的改進必須有賴於每個教師都能真正成為擁有教育自覺意識的獨立的教育實踐者,從而在各自所親曆的教育情境中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釋放每個人的教育智慧,從而使得中國教育實踐領域能夠湧現無數個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風格的成熟的教師,而不是說來說去還是一個魏書生。

要真正啟發教師自覺地主體意識,顯然必須超越魏書生的技術化的教育思維模式。成熟的教育思考乃是啟發性的,而不是灌輸性的。喚起教育人的獨立思考的意識與能力,這乃是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天職,這是教育理論走向實踐的根本落腳點。這也是我們今天理論研究者超越魏書生的根本之所在,那就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自己、也不要把他人放在教主的位置上,我們所有的出發點,不管是教育理論研究還是教育實踐本身,其根本目標都在於成全對方,而不是讓對方成為自己的信徒,從而把自己擺在教主的位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