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勾勒出真光這些年幾位掌舵人的真實畫像,我們走遍了真光校園的每一條小路,隨意與擦肩而過的老師和學生攀談,並從江惠莊主任的回憶開始,正式走進了這段奇妙的回溯之旅。
我是1992年來真光的。那個時候還是國家分配,因為我是那時真光有了一個教師名額但是沒人進來,我的班主任就來找我,我答應下來,沒想到就此開始了這段美妙的真光情緣。
到快報到的時候,我打學校的總機詢問到學校的路線,回答我的是一位男士,他告訴我需要坐車,需要過渡,我當時心裏還以為真光是在“邊陲小鎮”呢。那時候是羅校長親自來接我的。我的第一感覺是他很和藹,沒有那種校長“高冷”的架子。他還帶著我參觀校園,隨後親自帶我到辦公室,向每個教師介紹我,我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
再說生活方麵,當時宿舍的條件比較差,從廣州市區過來的我,感覺有一點委屈的。可是羅校長告訴我生活上的細節怎麽處理,床板怎麽弄,還親自帶我熟悉單身宿舍的環境。開學後,他常帶著椅子來聽我的課,他身上有那種對工作、對事業、對人與人之間的認真都讓我受益匪淺。
那個年代的真光人,都有被真光融化的感覺,同事之間相處的氛圍和工作的態度都可以看到真光的痕跡。再後來一大批的人,他們帶來了很多新的東西,則在不同的方麵影響了真光的發展。這是吸收和再創新的一個循環過程。
我(藍清老師)是1989年來到真光的,教中文,一開始就知道真光地點比較偏,有點不想過來。當時華中師大的畢業生很少有人去中學,我是拖到最後一天才來學校報到的,跋山涉水,來的時候正趕上放假,校園裏冷冷清清,但一走進真光,就發現我很喜歡真光的校園,和我們華中師大很像,紅牆綠瓦,特別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