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之高和家庭教育的缺席令諸多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這樣那樣的誤區,以致很多家長在孩子麵前根本就沒有“說服力”,孩子叛逆心強,在班級建設中,蔣虹老師感受尤深。她根據多方麵的摸索和學校的要求,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有效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製定以“情”為核心的策略,對扭轉學生感情的偏差效果非常顯著。
例如,有一位學生小梁,自幼父母離異,長期的單親家庭氛圍,令她養成了孤僻的性格,無論是學習還是與同學相處,都是老師眼中的“頭痛生”。蔣虹老師接手後,並沒有直接對其進行思想上的“強製教育”,而是通過多次跟小梁聊天,了解她的心理狀況,摸清其思想困惑所在。經過長時間的溝通、談心,她終於在心理上接受了蔣老師的關心。
後來,蔣老師以其對父母離異的理解為突破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及時融化了小梁心中沉積多年的心靈堅冰,讓她的精神麵貌得到了徹底的改變。縱觀整個過程,蔣虹老師對班主任工作的“感情治療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隨後的工作中,蔣虹老師更加注重對學生心理上的引導和情感熏陶。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僅看到了真光中學師生之間的“愛”、教育工作中的“行”,還有在“行”的過程中的“創造”,而這正是真光“創造的文化”的一個縮影。
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江東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真光中學生源質量、資金投入並不占優,憑什麽高考成績名列前茅,課改成果卓著?這都是源於真光對創造文化的重視。”誠然,真光教育工作者們最大的實踐成果之一,就是把真光的“文化優勢”轉化成了“成績優勢”,把真光的“創造精神”內化到了每一位師生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