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真光心語:愛的10種寫法

第二節 行的文化

字體:16+-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濬,後來因讚成“知行合一”的命題,改名陶知行,後來又認識到實踐應在認識之前,“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陶行知。

從這段趣事裏,我們其實可以看出一個“行”字的重要性,而這正是真光文化的另一個重要元素。

百年真光,傳承文化,愛為本,行為器。如果說“愛”奠定了真光文化的基調,是真光文化的靈魂和根本,那麽“行”就是真光“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執著追求教育和成長的“利器”。因為任何事離開了“行”都是空想空談,沒有實際行動的支撐,真光“愛”的文化也將難以為繼。愛,也是要在行動中實實在在做出來的。

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聽其言而觀其行”的觀點,即評價一個人的道德好壞不在於他的言辭如何,主要是看他的道德行為。真光書院的創始人那夏理女士也為真光立下“行勝於言,言而不行,不若不言”的處事基調。在這裏,真光人的“行”,是行動,也是品行、德行。而在現任校長陳秋蘭看來,真光的“行”更是對敏行、敢為、實幹的當代廣東鮮明特色精神的彰顯。

事實上,“行的文化”和“實幹的精神”作為真光人的精神財富和行事原則,一直被真光教育工作者們用實際行動在豐富和踐行。而真光中學的曆任管理者和無數教師,都是這種“實幹精神”的身體力行者。

作為學校管理者,前任校長荀萬祥自從來到真光,始終堅持以校為家,心中裝滿了學校、師生,想大事、謀發展,一心撲在工作上。不論寒暑,他總是每天早上7點前後就來到學校,晚上10點多才回家,“幾乎沒有了節假日的概念”。為了工作,他多次推掉了作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享受的每年一次外出體檢的機會,甚至家人和他一塊兒吃上一頓飯的機會都很少。難怪荀萬祥的愛人笑著說:“假期裏,離開學校他就不知道要幹些什麽,在家裏走來走去,還不如讓他到學校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