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幼兒自我認知自評的方式
幼兒的自我認知是指個體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形成的關於“我是誰”的概念,是個體對自己的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麵的認識和評價。在以往的研究中,對年齡較小的幼兒使用問卷測量,主要采用對其了解的重要他人作為評價者進行研究(宋芳,2010;楊麗珠等,2012)。本研究測量的是自我認知,自我認知是一種對自我的主觀認識,許多研究者認為,自我認知最好通過自我報告的方式進行測量。馬什等探索了哈特和派克采用圖片呈現的測量自我知覺的工具(Harter & Pike,1984),發現單獨的言語解釋比圖片與言語混合的解釋更易於幼兒理解。由馬什(Marsh),埃利斯(Ellis)和克雷文(Craven)2002年編製的“幼兒自我認知自評問卷”,使得通過讓幼兒自我報告的方式有效地測量了幼兒的自我認知。此問卷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個體訪談的形式。馬什和克雷文(1991)對SDQ-1項目采用集體測試的方式大聲地讀出來給被試聽的這種方式與個體訪談進行了對比,幼兒不能完成群組操作的任務。“幼兒自我認知自評問卷”的測試,采用個體訪談的形式,主試是本研究作者以及就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測試以簡短的指導語開始,用中等的速度給孩子們讀指導語,所有的測試都在一天之內的幾段時間進行個體實施,如果需要,可以再重複,但是沒有附加的解釋或者假設的方向,在他們沒有理解的情況下,主試可以以標準化的解釋方式讓幼兒理解題意。
第二,項目的反應方式采用連續的二分反應策略。一些研究者對學前兒童采用與成人一樣的反應方式的自我報告方式進行質疑。在某種程度上說,哈特與派克(Harter & Pike,1984)曾采用過這種方法,訪談者開始時問被試這個句子的描述符合或者不符合你,如果孩子回答是,要接著再問“總是”“有時是”“如果孩子回答“不是”,要接著再問“總是不是”還是“有時不是”,這樣將一個連續的5等級計分方式通過兩次二分反應就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