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早期兒童自我認知發生發展研究

二、自我驗證理論

字體:16+-

斯旺(Willima Swann)1992年提出了自我驗證理論。該理論的核心假設是:人們為了獲得對外界的控製感和預測感,會不斷地尋求或引發與其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反饋,從而保持並強化他們原有的自我概念。斯旺認為人們自我驗證的根本原因是,人們有增強對現實的預測和控製的動機。自我驗證增強人們的預測感和控製感表現在兩個方麵:第一,自我驗證有助於形成穩定的自我概念;第二,自我驗證使得他人對我們的看法跟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一致,我們自認為的身份得到普遍的承認,我們的社會交往也變得可預測,社會交往也會更加順利(辜美惜,2004)。斯旺等(1992)用實驗揭示了人們自我驗證的原因,前者屬於認知方麵,後者屬於實用方麵(Swann,Stein-Seroussi & Giesler,1992)。斯旺等(2002)總結了以往有關自我驗證的研究結果,並提出了自我驗證過程的模型(Swann,Rentfrow & Guinn,2002),如圖2-1所示,將以往的有關研究結果納入這個自我驗證模型中。

圖2-1 自我驗證過程模型

由圖2-1可以看出人們通過兩大途徑去驗證自我,即營造驗證自我的社會環境和對現實信息的主觀歪曲。營造驗證自我的社會環境包含3個方麵:(1)選擇交往夥伴和環境;(2)有意顯示身份線索;(3)采取能引發自我驗證反饋的交往策略。對現實信息的主觀歪曲也包含3個方麵:(1)選擇性注意;(2)選擇性編碼和提取;(3)選擇性解釋。斯旺所提出的這些驗證途徑是在以往的大量研究的基礎上概括出來的,都有大量的實證研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