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有效學習與教學——9種學習方式的變革

前言

字體:16+-

伴隨新課程改革的推行,以被動、接受、單一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遭遇嚴峻挑戰,自主、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得到空前關注,學習方式正在經曆深刻的變革。

學習方式變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從實踐上看,學習方式變革有助於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改變重教輕學的狀況,實現有效學習和教學。學習方式變革要求將學作為教的出發點,充分關注學生學習的動機、興趣、願望、方法和習慣等,真正體現“在學上教”,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教師的教成為引導、促進、激勵學生學的活動。學習方式變革有助於廣泛開發學習資源,多樣、開放的學習方式內在地要求學生走出教室、走出課本,走向自然、企業、工廠、農村,借助、吸收、利用多方麵的發展資源,獲得多方麵的成長。學習方式變革有助於轉變傳統的評價觀念。以往的教學評價,過多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結果,忽視了教師的教學思想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感受、體驗、經曆,教學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未能充分體現。新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放性、探究性、合作性,必然要求拓展學習內容和學習途徑,關注學習的多個維度,實施多元化、發展性、個性化評價,實現學習評價方式的轉變。

從理論上講,學習方式變革有助於轉變教學研究的思維模式,確立“以學論教”的觀念,實現教學理論的優化。以往的教學理論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一種教的理論,隻是關於教師怎樣教的理論。盡管將教學界定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機統一”,但研究的重心還是教師的教授行為及其策略,關注教甚於關注學,導致對學的“遺忘”,背離了教學理論的宗旨。而學生學習方式深入、係統的研究,有望為教學理論研究提供新的生長點和發展空間,改造傳統教學論及其敘述方式,在學的基礎上論述教的問題,使教學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教育理論”,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學的理論與教的理論的整合。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