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了壓力的來源、壓力大的原因以及壓力的功能與危害,接下來我們要討論壓力引起的反應。
心理學把人們對壓力的生理、心理反應稱作應激。該詞匯的英文是“stress”,可譯為“應激”,也可譯為“壓力”。
心理學家劉焜輝指出:“自從加拿大生理學家塞利(Selye)於一九三五年使用‘Stress’這個詞以來,‘壓力’與人類形影不離,二十一世紀可以說是壓力時代,‘壓力大’成為人們的口頭禪,不僅是個人,家庭、學校、職場因壓力產生的病理現象蔓延……在國外,許多大型書局都設有‘壓力專櫃’,有關壓力的著作汗牛充棟,正反映壓力問題的嚴重性遍及全球,尤其是先進國家。”
對壓力的應激反應可分為三個階段。
警覺期
警覺期或者叫喚醒期,就是壓力來了引起你對這個刺激或壓力源的關注。首先我們要注意到它,要調動你的能量。
對抗期
對抗期就是克服困難、排除障礙來應對這些壓力。在應對的過程中你要消耗能量,你的體力、精力會慢慢地消耗,到了一定程度,可能我們把問題解決了,這個壓力就排除了。
枯竭期
有的時候,這個壓力過強或持續的時間很久,讓我們的能量不斷地消耗,導致身心俱疲,最後把能量消耗殆盡,就到了第三個階段——枯竭期。
西方心理學對於職業枯竭或者叫職業倦怠研究得非常多,在圖書館的書架上可以看到一排一排的書。這種職業枯竭、職業倦怠最容易發生在與人打交道的工作中,如醫生、護士、教師、警察等,在這些行業中產生職業倦怠的人較多。
人到了倦怠的時候,會有各種生理和心理的反應。
在生理上,主要是出現一些軀體的症狀,如經常心慌、氣短、頭痛、頭暈、失眠、脫發、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時間久了甚至還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消化性潰瘍、哮喘等身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