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導學原則是指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既要麵向全體學生,根據培養目標,提出統一的要求;又要尊重學生生命的獨特性,善待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多樣化的存在,善於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麵對的不同學習境遇、不同的獨特生命體驗及其在性格、誌趣、能力、知識基礎等方麵存在的具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相應的方法與措施,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導,把集體教學和個別指導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礎上揚長避短,學會學習,獲得最佳發展。
因“材”導學原則是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在教學中的反映,也是辯證唯物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在教學中的體現。學生身心發展在一定年齡階段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普遍性,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由於遺傳、環境、教育和自身主觀能動性的不同,使每個年齡階段中的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又表現出其特殊性和差異性。教學中隻有充分考慮這些個別差異,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在統一要求的前提下,堅持因材導學,才會既使大多數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取得進步,達到通過教育促進學生發展的要求,又有利於揚長避短,造就特殊人才,並使人的個性得到全麵而充分地發展。
因“材”導學原則是因材施教思想在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學中的運用。因材施教是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善於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來選擇教學內容和使用教學方法,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據《論語·先進》記載孔子的弟子各有所成:“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對此,宋代學者朱熹在《論語集注》中注釋道:“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於此可見。”而下麵這段著名的師生對話,則為我們展示了孔子因“材”導學原則的生動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