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謎。人類擁有許多自己都不知道的未開發的寶藏。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絕大部分正常人隻運用了自身潛藏能力的10%。可以這麽說,每個人都有一座“潛能金礦”等待被挖掘。21世紀國際教育委員會指出:教育還要重視對人的任何一種潛力的開發和培養,“要讓像財富一樣埋藏在每個人靈魂深處的所有才能都發揮出來,如記憶、推理能力、想象、體力、審美觀、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領導者的天然氣質等”[1]。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他們像一塊塊尚未雕琢的璞玉,發展潛能怎樣估計都不為過。他們潛能的發掘,不僅需要家長和教師作出努力,更需要他們學會成為自身潛能開發的主人。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挖掘自身的潛能,以使自己獲得更適合自己的最佳的發展。
一、優勢導引策略
讓每位學生發現自己至少有一個方麵的長處,這樣就會使學生熱切地追尋自身內在的興趣,深入發掘自己發展的某種或多種可能性。這種追求不僅有助於學生加深熱愛學習的情感,深刻感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也有助於學生形成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的內在動力。而這一切正是熟練地掌握各學科原理和創造發明所必備的品質,也是學生樹立自信心,充分發展和完善自我的必要條件。因為這種追求會使學生驚訝於自我發展的潛能,有助於學生對自我產生信心,並形成強大的自我發展動力。如果學生沒有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難以培養出對學習的喜愛,他們可能隻在學校裏漫無目的地遊**,或完全放棄正規教育。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深入、全麵、客觀地認識學生,發現學生興趣的閃光點,發現學生擁有的獨特優勢,並加以及時地引導和培養,使其成為學生特殊才能的生長點。例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成功與老師在他獨特的解題過程中發現他的數學天賦,並著力加以培養是分不開的。正是老師針對他的特點給他布置個性化的作業,以及即使在他暫時退學做學徒期間仍然鼓勵和幫助他,並最終使他重新回到學校等努力,為他的數學興趣和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促使他在以後持之以恒地奮鬥中逐步成為數學家的。而無視學生的興趣,一廂情願地判斷或決定學生的發展,會使學生的成長走彎路。如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早年就表現出對生物的濃厚興趣,可他的父親堅持讓他繼承祖業學醫,16歲時便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進到醫學院後,他仍然經常到野外采集動植物標本。父親認為他“遊手好閑”“不務正業”,一怒之下,又送他到劍橋大學,改學神學,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尊貴的牧師”。達爾文仍然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聽自然科學講座,自學大量的自然科學書籍。熱心於收集甲蟲等動植物標本,對神秘的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畢業後他放棄了待遇豐厚的牧師職業,依然熱衷於自己的自然科學研究。並在1831年12月以“博物學家”的身份自費搭乘“貝格爾號”軍艦參加英國政府組織的漫長而又艱苦的環球考察,為生物進化理論的提出奠定了實踐基礎。教師要善於慧眼識才,發現學生的成長優勢;即使在我們無法判斷學生獨特才能的生長點時,也要盡可能給學生多種興趣的發展提供空間和創造條件,而不能簡單地依據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標準壓製或壓抑學生的特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