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長和發展永遠處於過程之中。人的未完成性和開放性決定了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不斷趨於成人、成為真正的人的過程,人的成長總是“在路上”,直到生命的盡頭。這就是人類能不斷發展進步的源泉。學生隻有學會不斷豐富和完善自我,才能活到老、學到老,保持終身學習的動力與能力,才能逐步趨向於成為集真善美於一身的天地間大寫的人。因此,教育追求的基本目標乃是人的完善,“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類有能力掌握自身的發展……使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以便為自己生命在其中的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1],使個體能“自我肯定”“自我獨立”,具備較強的自主能力和判斷能力,能擔負起“在實現集體命運過程中的責任”,具備高尚、獨立的人格,使“創造才能和創造潛力都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實現自身作為“人”,而不是生產手段的發展。要想達到這一點,教育就應該從終身教育的角度,為每個人提供自由塑造自己的生活和參與社會發展的手段。就有必要使學生在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的同時,使潛在的才幹和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學會在人類崇高的價值觀指導下,日臻完善,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獲得全麵而充分地發展。
自我意識是人格的核心,要想使學生學會完善自我,成就自己的人格,就需要讓學生具有清晰的自我意識,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積極的自我體驗,學會自我調控,進而學會自我塑造、自我開發潛能,以使自身獲得最充分、最完善的發展。這是一個需要在教師幫助下逐步前進的過程。羅傑斯在《成為一個人》一書中描述了自我認識智能隨著生命發展的一個方麵,生動地表明了人對於成為一個更純粹的人的追求,表明了成人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追求過程。他寫道:“成為一個人,意味著個體朝著本真方向發展,認知和接納,這是一個內向而實在的過程。他遠離了非自我的那個人,遠離了虛假的存在。他並非嚐試比原來的自我更多,帶著不安的情感或誇大的防衛。他也不是嚐試要比原來的自我更少,帶著內疚的情感或自我批判。他日益聆聽到心靈與情感最深層隱秘處的存在,更確定而深刻,發現自己更願意成為的那個最真實的自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