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人的發展總是建立在自身現有的發展水平基礎之上的,要想完善自身,首先就要正確認識自己,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成功學專家拿破侖·希爾說:“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於一個意念,即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主體對自身的意識,由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三種成分構成,表現於主體對自己的機體及其狀態、外部行為以及人際關係、認識、情感、意誌等心理活動的意識。自我意識的充分發展,保證著個體自覺地調整和控製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正確地認識世界,並使自己成為一個能動的力量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
自我認識是自我意識的認知成分,是自我意識的核心和基礎。它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即個體對自身身心狀況、人—我關係、物—我關係、行為等的認知。包括自我覺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人貴有自知之明”。正確、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言行和價值,有助於處理好個人與社會以及他人的關係,有利於人格的健全發展,推動自我潛力的實現;如果不能正確、恰如其分地認識自我,不僅不利於揚長避短,而且還會在人際關係等方麵給自己帶來許多麻煩,從而阻礙自我的發展。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認識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一、引導學生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是人們將自己的心理活動作為被觀察的對象,自己對自己的感知、所思所想以及意向等內部感受的覺察,並對所觀察的情況作初步分析、歸納,依照標準來審視,評估自己,同時引導個體不斷進行調整。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注意從外部世界轉向了內部自我,我們亦稱之為自主關注。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這裏的“省”就有自我覺察、關注的意思。自我覺察是兒童自我意識的萌芽和開端,同時貫穿於自我認識、體驗、調控過程的始終,是自我認識的初始階段,它有待上升為自我評價階段。自我意識的發展自始至終都離不開自我覺察,它是發展的基石。一個發展中的個人會不斷地省察自己,而且在省察自己的時候,意誌會更高昂,方向感會更確定,會更清楚地體會到對自身發展的希望。研究表明,兒童往往關注外部世界,隨著幼兒期向青年期的過渡,自我關注的程度才隨之增長(Ullman,1987)。而這種變化的速度和水平與環境和教育直接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