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會學習教學策略

第五節 學會合作教學策略

字體:16+-

人是個體性與社會性的統一體,人隻有在社會文化環境中學習才能實現作為人的發展。早在戰國時期,我國著名思想家荀子就說: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1]。也就是說人的力量來源於社會中彼此之間的合作。合作是人類群體共同進步的一種推動力。在合作中,人們彼此交流,相互借鑒,互相彌補著彼此生命的不足,也彼此充盈著合作者的生命;在合作中,人們共同完成著僅憑個體生命難以做到的事情。正如馬克思所說:“隻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麵發展自己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隻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在人類社會最能生存的人是那些最能利用團隊力量的人。一個人隻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有和諧的人際關係,才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才能,開拓進取,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成員的合作。英國人類學家阿什利·蒙塔古(Ashley Montagu)也曾指出,沒有社會成員的合作,社會將不能生存。人類社會得以生存下來正是由於人類社會成員的相互合作。當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類進入了信息全球化時代,它們消除了距離的障礙,使我們都成為世界大家庭“地球村”的成員。全球在經濟、科學、文化和政治方麵的相互依賴關係正日益加深,無論對個體的人還是國家、人類整體而言,要想獲得屬人的多方麵的充分的發展,就必須學會對話、溝通,學會交流、相處,學會合作。

合作也是解決當今世界衝突與矛盾的重要途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指出,當今世界往往是一個充滿暴力的世界,它與一些人對人類進步寄予的期望背道而馳。普遍的競爭終於導致無情的經濟戰爭,導致貧富之間的緊張關係,從而造成各國和整個世界的分裂,也激化了曆史上存在的敵對情緒。為了減少這種危險,光是安排屬於不同群體的人之間進行接觸和交往是不夠的。隻有當這種接觸是在一種平等的氛圍中進行,而且又有共同的目標和計劃,才有可能消除偏見和潛在的敵對情緒,以比較平靜的合作甚至是友誼取而代之[2]。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年代裏,僅僅是交往、寬容可能是不夠的,為了生活在一起,從事一些共同的計劃,積極合作,是避免或解決潛在衝突的一種有效方法。報告認為,“當人們為一些能使自己擺脫日常習慣、值得一做的項目共同努力時,人與人之間的分歧甚至是衝突就會逐步減弱,有時就消失了。正規教育應在其計劃中留出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向青年人傳授這類合作項目”;“在學校日常生活中,教師和學生參加一些共同項目,可以為傳授某一解決衝突的方法,並為學生今後的生活提供參考標準提供機會,同時還能加強師生關係”[3]。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努力來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