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指出,“教育的使命是教學生懂得人類的多樣性,同時還要教他們認識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間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1]。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學會發現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也在了解他人、他國、他民族的過程中更深切地認識自己,認識本國、本民族,並在此基礎上學會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獲得成長。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引導學生理解並尊重個別差異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不同的人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民族、國家、文化背景,並因此而形成了生理條件、知識基礎、智力發展特征、需要、興趣、理想、世界觀、性格特征、自我意識以及價值觀、道德水平、審美、人際交往、行為方式等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我們必須讓學生懂得人類的多樣性,教他們認識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間既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既要看到人類的共性,又能正視人類的差異,並充分理解和認識這些差異存在的原因。尤其要讓學生學會正確對待這些差異。梭羅曾說:“如果某人的步調與眾不同,可能是因為他聽到的是一位不同的鼓手。那就讓他跟隨他所聽到的音樂,不論在咫尺天涯。”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許多衝突乃至暴力的產生,往往是源於不能理解差異的存在,不能很好地尊重他者與自身的差異,唯有學會理解並尊重差異,才能更好地與他人相處,更好地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同時使個體自身也獲得更好地發展。
二、培養學生多元、全球的觀點
伴隨全球性的新技術革命的發展,人類的文化也在不斷地交流、融合、變遷。知識經濟、信息時代、太空開發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思潮、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時尚不斷衝擊人們舊有的或本土的文化。全球化的思潮席卷世界,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多元的文化觀、價值觀相互衝擊碰撞,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交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世界的多樣性,認識各國人民及其曆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認識多樣性中的和諧的美好和對世界發展的價值,進而形成多元的觀點,開放的胸襟就顯得格外重要。惟有如此,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世界差異的存在及其意義,才能更好地立足於民族、國家、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去理解、思考、處理問題,處理好與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的關係,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教師可以通過以多元文化觀點教學、組織學生開展用不同的觀點研究故事、交流不同視角與行為方式形成的不同作品、從藝術的視角分析比較不同文化的差異、引導學生共同思考一些全球性的問題,如環境汙染、資源與能源問題等以達此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