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任何學習都是在學習者已經具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已經獲得的動作技能、習得的態度等基礎上進行的,而新的學習過程及結果又會對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技能和態度甚至學習策略等產生影響,這種新舊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就是學習的遷移。簡言之,就是在一種情境中獲得的知識、技能、理解與態度對另一種情境中知識、技能和理解的獲得和態度形成的影響。積極的影響通常被稱為正遷移,消極的影響被稱為負遷移。另外,利用所學的技能、知識去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種遷移的過程。遷移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性密切相關,“是所有創造性、問題解決和作出明智決定的基礎”。(Madeline Hunter)正遷移是習得的經驗得以概括化、係統化的有效途徑,有助於把知識經驗應用於各種不同的實際情境,廣泛、有效地調節個體的活動,以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應用有效的遷移原則,可以使學習者在有限時間內學得更快、更好,並在恰當的情境中主動、準確地應用原有的經驗,防止經驗的惰性化。學會學習的教學需要重視引導學生學會遷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運用遷移理論,引導學生學會把已經形成的知識、技能、觀念等應用於新的學習,並在新的學習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強化、完善已有的知識、技能和觀念,以使學生形成利於終身學習的遷移能力。
一、進行遷移性教學
在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盡可能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新知識的學習鋪路架橋;讓學生感受新舊知識的內在聯係,相對輕鬆、自然地掌握新知識、技能,同時感受、體驗遷移及其作用,為學生學會遷移奠定基礎。腦是一個動力之源。它在受到新刺激時,會不斷地進行組織和再組織。隨著新的內容整合到新的模式中,腦將形成更多的網絡,也可以將原先沒有聯係的想法整合成高度和諧的統一體。這就是腦的遷移能力。它可以將在一種情境下所學習的內容,以一種可能經過調整的或概括化的方式應用於另一種情況。在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利用腦的這一功能,積極引導學生把從教師講解、示範和同伴交流中所獲得的各種學習方式方法、技能、觀念等應用於各科學習和日常生活,同時創造出自己的新的學習模式,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學會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