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是在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哲學及人本主義心理學基礎上產生的,其思想的合理內核對我們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論價值。
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哲學在20世紀20年代出現,它以人、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為研究對象,把人當成世界的本體,當成一切存在的本原,把非理性的意識、情感、意誌當成人的本質,這是錯誤的,但受它影響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強調人的主體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人的發展或全人格培養,同時反對傳統教育機械化、劃一化,主張發展個性,強**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均應個性化,教學進度也應適應個性要求;他們還主張把師生之間的對話作為教學的主要方法等。這些觀點有其合理性,對於我們在教學中重視人的情感、意誌,重視人的整體性,重視人的個性,重視師生合作是有啟發意義的。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在20世紀60年代以現代西方心理學兩大派別——行為主義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說——的批判者的姿態出現的。它反對行為主義的機械論和精神分析學說的泛性主義,強調愛、創造性、自我實現、自主性、責任心等心理品質和人格特征的培養。以它為基礎形成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也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人本主義心理學創始人馬斯洛充分肯定人的尊嚴和價值,認為人是主動的,有選擇的能力。他積極倡導人的潛能的實現,並認為,自我實現是人生的終極目標。他強調“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義的目的,與人有關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實現’,是豐滿人性的形成,是個性能夠達到的或個人能夠達到的最高度的發展”。他把教育劃分為外在教育和內在教育,認為外在教育強調向學生傳授工業社會所需的知識,關心知識的授受效率,但使學生缺乏創造性,漠視學生的內心世界,難以達到自我實現;而內在教育關心學生的自律性、自發性、直覺與創造性的同時發展,有助於人們達到自我實現,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他十分讚同勞倫斯·庫比(Lanrence Kubie)在《教育中被遺忘的人》譯文中所提出的論點:“教育的一個根本目標就是幫助人成為一個人,使受教育者處在潛勢的東西成為在事實上更充分的、更真實的、更現實的。”由此可見,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是十分重視人的發展,重視主體能動性而反對單純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另一代表人物羅傑斯強調人的自我實現,情感與主體性接納,重視人的價值、經驗和人際關係。他強調必須創造一個無條件積極關注的成長環境使學生的優勢潛能向好的方向充分發展並由此提出了他的“非指導性教學理論”。他認為教學的起始基礎不是課程、思想過程或其他智力資源,而是和睦的人際關係。教學不是以書本和教師為中心,而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而是促進者和服務者。羅傑斯認為師生間這種新型的人際關係體現著一種對學生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的根本信任,創造著一種促進學習的接受氣氛。學生的學習不依賴於教師的教學技術、知識水平、授課計劃和眾多的參考書,而是依賴於教師和學習者彼此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