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記楊麗娟和她的多元立體教學法(上篇)
記者 晨語 崔少峰
有這樣一位老師,他用五年時間,創建了一個高年級語文教學模式——界定好每一個時間段,並明確其要求,促使學生把握寶貴的學習時間,向效率要時間;用原來三分之一的時間完成課本的學習任務,剩下的時間讓學生用來讀課外書、寫文章,使學生嚐到創造和發現的樂趣,真正意識到自己可以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
去年就曾聽人說過,北京力邁學校有一位在“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上講公開課的年輕女老師創立了一個分課型立體式教學方法,結果她所任年級的孩子最愛上語文課,甚至一到她的語文課,學生就“歡呼雀躍”在先,“侃侃而談”在後,“舞文弄墨”緊隨其後。不久,又聽到家長們在讚歎她時竟然用上了“在培養孩子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方麵是巨大的成功……未來的一顆顆參天大樹依稀可見……為孩子有這樣的良師而感到自豪……”這一類話語時,一時還不敢相信。在當今基礎教育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不大可能產生這樣的奇跡,特別是在語文教學領域更是如此。不過,家長講的這些話又讓人覺得確實是發自肺腑的。如果真是這樣,又將意味著什麽呢?時隔一年,當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可以麵對她時,我才知道這一年中我有許多可以自責的事,但作為一名教高中語文出身的文字工作者,最應該受到責備的是為什麽不及早地結識楊麗娟,去直視她,當麵去感受她的赤誠;用我的筆做錘,替她敲響擂台的戰鼓,警醒許許多多的懵懂;把我們的園地讓出一塊,讓她可以更大麵積地耕種。(這句子有點像詩,但真的是自然地流露)
(一)
楊麗娟的人生信念是:人不可以沒有追求。做一名教育家,而不是做一個教書匠,就是她不懈的追求。在實踐中,她提高著自己,豐富著自己,錘煉著自己。她越來越堅信:“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沒有高素質的學生,隻有創新的教師才有創新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