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編一套自己的校本教材!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繽紛多彩的生活中處處散發著濃濃的數學氣息。讓學生在課內學習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或是理解認識,或是解題策略,或是實踐能力,還可以是對數學曆史的了解,等等,我們都可以編進教材,讓學生看了感興趣,願意去探究……”楊校長的一席話,說得老師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既要科學、有趣,又要與課內教材緊密結合,更要在生活中廣泛應用,選什麽題材好呢?老師們一度陷入了困惑之中……
莉莉老師作為教材編寫團隊中的一員,日思夜想,在生活中看到什麽都問自己:“這個內容可以寫入教材嗎?符合教材編寫的宗旨嗎?”幾乎可以用“魔怔”來形容。
“體育題材”進入數學課本
終於,茅塞頓開。莉莉老師發現了“體育比賽”的題材,運動場的形狀、規格,比賽器械,比賽積分……都和“數學”密不可分!這不正是教材所需要的嗎?
對於一年級的小同學來說,內容不能太複雜,那就讓他們先了解比賽場地和用具吧。莉莉老師用圖片分別呈現出籃球比賽、足球比賽和排球比賽的激烈場麵,這樣可以直觀看出場地、用球以及參賽人數,還可以比較這三種比賽三個方麵的異同。雛形產生了!
在第一次選材大會上,莉莉老師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巧的是,這和小雪老師的想法不謀而合,就這樣兩個人自然結成了編寫小組。
“我覺得你寫的這三種比賽的用球都是一個形狀的,會不會給孩子一個錯誤概念,體育比賽用球都是球形?”小雪老師首先提出了疑義。
“噢,對!我覺得你說得非常有道理!那咱們再增加一種球類比賽,比賽用球的形狀不是球形的。”
“乒乓球、壘球都是圓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