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腳印”,大家頭腦中會出現很多的畫麵,如剛出生嬰兒的小腳印、在雪地上留下的一串串腳印等。但在赫老師腦海中的腳印是貼在樓道中、樓梯上的,由紅紅的腳掌和五個圓圓的腳趾組成的“小腳印”,腳掌和腳趾之間還有些縫隙呢,可愛極了!不管是上樓還是下樓,孩子們都會把自己的小腳踩在這些小腳印上,並且總是踩得牢牢的。這些小腳印是怎麽回事呢?故事要從兩年前說起。
那時升為二年級的孩子們搬到了三層,樓道也從寬敞明亮突然間變得狹窄,孩子們活動的空間顯然小了許多。由於他們進入二年級後思想開始從單純走向複雜,行動上就更加隨性自由。
於是,學校提出了“慢步右行,美在校園”的倡議。“這正是個很好的契機,作為學校小主人的他們,如果是自己教育自己總比老師苦口婆心地說40分鍾要有效果。”就這樣,赫老師在班會時給孩子們提出了三個問題:“‘什麽是慢步輕聲?’‘為什麽要靠右行?’‘在有限的空間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麽?’同學們帶著這些疑問回家後可以上網查找資料,也可以與爸爸媽媽共同討論,或者觀察身邊的有關‘慢步右行’的解釋或是小故事等。”對於孩子們的成果,赫老師心裏很是忐忑,但又很期待。
曆時一個星期的準備,當天的課堂很是熱鬧,孩子們拿著手中的成果喜笑顏開。赫老師發現角落中的小東一言不發,便輕輕地走過去,問他:“你怎麽了?”“老師我沒有查閱資料,我能給大家表演一下嗎?”“當然可以了。”就這樣,班裏頓時安靜下來,小東一本正經地邊演示邊解釋道:“爸爸說,慢步既不是像小貓一樣……”看著他小腳尖踮著走路,孩子們笑成一團。他又接著說:“也不能快速地走路,跟競走一樣……”之後,他甩著胳膊,加快步伐,噌噌噌大步走起來。“這樣都是不對的,我們隻需要像平時不快不慢地走路就可以了。”話音剛落,班級裏掌聲一片,他是用肢體語言為大家生動地講解了慢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