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開發》屬於課程論研究的重要專題之一。本課程的學習與研究既要注意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又要積極關注和參與校本課程開發實踐,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文獻閱讀、體驗感悟、合作研究、調查研究、反思提升,以加深認識、深化理解。
一、文獻閱讀,拓寬視野
文獻閱讀是教師這一職業內在的要求,閱讀的範圍和程度直接決定著教育教學水平的高低、教育教學效果的優劣。校本課程開發文獻閱讀,是教師課程視野拓展和課程開發實踐活動的原動力。校本課程開發文獻閱讀要“精”,也需要“雜”。在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一方麵需要閱讀校本課程開發的論文和著作,深入理解本課程所涉及校本課程開發目標設計、內容選擇、課程組織、評價與領導理論知識,把握校本課程開發的發展脈絡、實質與價值。必要時,還可以對校本課程開發文獻具體內容進行整理,通過對某一研究專題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主要觀點、存在問題以及發展策略等的歸納分析,整體把握該研究領域的全貌。另一方麵需要跳出校本課程開發,廣泛學習與校本課程開發相關的文獻,盡可能拓展視野,如地方文化、校本管理、課程資源、教學敘事等文獻的閱讀,可以成為本課程學習的源頭活水。
二、體驗學習,積累感悟
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積極地關注與參加校本課程開發實踐活動。一方麵,要善於運用所學的理論分析校本課程開發案例、解答校本課程開發實踐中的問題;另一方麵,要立足中小學實踐現場,開展課堂觀摩等活動,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揭示校本課程開發中的問題,並為校本課程開發的有效推進提出建議。例如,以實踐者的姿態進入校本課程開發現場,與相關師生一起活動發現學生成長的需求,參與教師群體審議,共同確定校本課程目標、選擇校本課程內容,一起組織課程內容,真實地感受校本課程開發過程,豐富自己對校本課程開發過程的感悟。在體驗過程中,也要學會“聽”“評”。要善於傾聽孩子成長的聲音,傾聽校本課程開發者的聲音,還要注意家長、社會人士及研究機構或高校專家的聲音,善於從這些聲音中發現有利於深化校本課程開發認識的養料。在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研討與交流活動時,也要學會發出自己的聲音,學會“評”,把自己的看法融入評論的“大潮”中,讓他評的聲音來檢測自己的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