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研究變量
所謂變量就是可變的量,變量有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之分。
自變量就是假定的原因變量,即我們要研究造成結果變化的量。例如,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認知能力在不斷發展。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時間就是引起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眾多自變量中的一個自變量。又例如,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果”中,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就是這一課題中的自變量之一,因為由於對它的運用(教學手段的變化),引起了教學結構的變化和教學效果的變化。再比如,在課題:“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這一課題中,它的自變量是:①學生分層;②目標分層;③分層施教;④分層指導;⑤分層作業;⑥分層評價。
因變量是假定的結果變量。也就是(主要)由於自變量的變化而引起某一事件的結果的變化,這一結果的變化就是因變量。例如上麵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例子中,“學生認知能力發展”就是一個因變量。在第二個例子中,教學效果的變化也是一個因變量。在第三個例子中,它的因變量是:①學生知識水平;②學生學習態度;③學生能力水平。無關變量就是與我們不進行研究的,但是它在實施研究過程中對我們的研究又有一定影響的變量。無關變量也稱控製變量,因為在課題的研究中雖然它不是我們所要研究的變量,但由於在研究過程中發生著一定的作用,而且這些作用有時會幹擾我們對研究成果的分析,所以,對這些變量我們采取盡可能的控製。例如,我要研究“在30cm以下的小樹一年中每月長高的速度”這一課題,由於它涉及很多因素,如土地的質量是否發生了變化,自然環境是否發生了變化等,如果在一年之中每月都進行施肥了,那麽所得到的樹高的數據就不僅僅是由於時間變化而引起的量了;如果一年中頭兩個月陰雨連綿,中間三個月又是百年不遇的幹旱天氣,這與往年的氣候大不一樣,那麽所測得的樹高的數據就很難說明問題。因此,這些變量就要加以控製,使它能夠按照正常的四季變化生長。又例如,在上麵的第二個例子中,教學效果的變化也可能是由於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或是由於在考試前教師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訓練,還可能是這一學期學校加強了班級的管理,使學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等因素引起的,如果是由這些因素引起教學效果的提高,那麽,我們的研究成果就不能說明問題。因此,在研究時我們就有必要對這些不是我們要研究的變量加以控製,盡可能地減少它們對研究成果的影響。而在第三個例子中,我們則主要對學生的學業時間和教師的教學時間加以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