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危機中,自殺自殘無疑是最嚴重的危機現象。自殺,顧名思義,就是殺死自己的行為,但不同於“吃錯藥而死”或“不慎墜下而死”等事故。也就是說,自殺除了殺死自己的行為之外,還必須具備自己“想死”的意願(張日昇,2009)。在生活中,我們會聽到有人說“一死了之”“以死相逼”等。不管是自殺還是自殘,其背後都隱藏著各種動機。是結束?是逃避?是證明?或者是其他?不管如何,個體在自殺自殘之前都會經曆自殺自殘意念的形成、矛盾衝突、行為選擇幾個階段,這就給心理危機幹預提供了可能。
箱庭療法是在以“心”為主題的心理援助模式的指導下,使用特製的箱子、沙、玩具模型等象征性器具對危機事件的當事人或來訪者進行可能的心理援助,為來訪者提供了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和母子一體性的關係,在這樣一個空間、這樣一段關係中,來訪者投射著內心的心結、情緒和願望。對於處在自殺自殘危機中的個體來說,箱庭成了過渡性客體,通過這個客體,來訪者處理著失落,撫慰著失望,找尋著意義,將朝向內的衝動行為和傷害性情緒轉向箱庭空間。
一、箱庭療法在心理危機幹預中的有效機製
與其他心理谘詢治療方法相比,箱庭療法給予求助者更多非言語性的、象征層麵的支持,更易深入求助者的無意識層麵,更能夠洞察其心理軌跡,釋放和表現其內在情緒,使求助者的深層心理得以表達,促使其心理問題得以解決,心理創傷得以愈合。因此,箱庭療法可以作為危機心理援助、哀傷谘詢和創傷治療的方法,幫助危機當事人、喪親者等完成哀傷任務,促進心理重建。
國內外學者在應用箱庭療法治療抑鬱症來訪者、自殺心理危機者方麵已經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茹斯·安曼(2006)對“伊娃”的嚴重抑鬱進行了箱庭治療,分析和討論了其治愈過程。日本箱庭治療者北川康健采用箱庭療法治療了8歲的惠子,經過3個月的治療,惠子擺脫了畏懼交流和自殘的困擾。張日昇使用箱庭療法對A君進行治療,陳順森采用箱庭療法對一位多次自殺未遂的高三女生進行係列心理幹預,結果卻表明在箱庭的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裏,來訪者的內心世界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心理狀態有了良好的改善,獲得了良好的幹預效果。筆者將箱庭療法對心理危機者的有效機製總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