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小學開始,我們就常常聽到老師在課堂上批評上課東張西望,不能跟隨老師教學步驟學習的同學。後來慢慢發現,這些同學的課堂表現缺乏自控,常擾亂課堂秩序,同伴關係與師生關係緊張。我們總是認為這類同學隻是注意力不集中,比其他學生笨,又由於他們常常會與同學發生衝突或者也會攻擊他人,是“壞學生”,這樣也就不願與其做朋友。
在學校從事心理輔導工作的時候,我們也常常會聽到某老師在評價一個學生坐不住,上課不遵守紀律,學習成績不好時冠以“多動症”。也有家長來我這兒說起自己的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靜不下來,是不是“多動症”……於是,“多動症”一詞在學校領域的使用開始變得相當隨意和混亂,很多孩子為此被貼上了“多動症”的標簽。
當孩子在學習乃至生活中表現出這樣的行為時,我們不要急著去下定論,而是應認真研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的原因,思考我們能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