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舒伯特曾在《我的夢》中,記錄了一個被父親兩度趕出家門的少年的故事。少年有家不可回,便隻有在外流浪。他熱愛歌唱,成為一個對著陌生人歌唱的流浪歌手。少年雖不能回家,可他心裏還保留著對家的愛。於是,當他想把這份愛唱出來時,這愛便變成了痛,而當他想唱出這份痛時,這痛又變成了愛。於是“愛與痛就這樣把我分成兩半,卻又不可分體”。這便是著名的《未完成交響曲》背後的故事。在這個短篇裏,少年因被家庭放逐而在愛與痛中煎熬,兩者緊緊相纏,愛與痛合為一體,終日伴隨著他。
兒童期被父母虐待的孩子,在心理上便是這樣被父母、家庭放逐的孩子,他們的愛與痛相連,所以他們不說愛,不去愛,他們的表達方式變得特別且曲折。他們的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所以會逐漸遠離自己真實的感受、需要與渴望。由於被愛的需要、歸屬的需要一直得不到滿足,因此往往會表現為要麽願意付出一切去獲取別人的認可,要麽拒絕與人建立關係。他們通常也會有自我貶低的傾向,認為自己是不夠好的,因此他們或者經常自我否定,或者用憤怒來掩蓋自卑的感覺。在我們見過的、訪問過的一些在童年期受到父母的虐待、忽視或不良對待的孩子,無論是兒童、青少年還是成人,都表現出對自我價值的否定,甚至失去對生命的熱情。此外,由於他們沒有一個好的榜樣能夠正常地表達、抒**緒,所以他們會使用不當的情緒表達方式,要麽暴躁,要麽壓抑、冷漠,並時常表現出異常行為。
受到父母虐待的孩子,相當多的人會由於成長的正常需要得不到滿足,從而表現出各種內在或外在的心理與行為問題。但是,假如這些孩子身邊還有可以使他們健康成長的其他因素,如一個真心疼愛他們的長輩、一個好的生活榜樣、一位好的老師或者一個要好的朋友,那麽他們或許就能擁有較好的複原力,從而可以從這一艱難的經驗中自我治愈傷痛,使心理得到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