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者:張 雯
督 導:張日昇
治療者是在博士一年級的時候決定做強迫症箱庭治療的,其原因正是這個案例的啟發。整個案例是在導師張日昇教授的督導下完成的,可以說沒有導師的督導就沒有這一個案的圓滿。眾所周知,強迫症過去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也是最經典的神經症之一,被形容為心理障礙中的“癌症”,所以強迫症的治療一直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一、個案介紹
小燕(化名)初次來到谘詢室的時候是大二下學期剛開學不久。三月份正是春暖花開的日子,與窗外陽春三月的一派盎然不同,室內的小燕有著與其年齡不相稱的憂愁和焦慮。對於心理谘詢與治療,小燕顯然有備而來,帶著幾張塗滿字跡的信箋,開始了她漫漫的求助之旅。
(一)家庭情況
小燕出生在北方的一個小城市,家裏有工薪階層的父母和一名年長6歲的哥哥。在小燕的印象裏,哥哥就是家中的“小霸王”,從小惹是生非,從小學起就經常打架滋事,初中的時候幾次因為品行不端被記過,勉強升入高中,惡習不改,終於在高二被勒令退學。賦閑在家一年後,父母花錢讓其在外省一個城市讀高職,哥哥依舊不爭氣,脫離了父母以後變本加厲,不僅沒有拿到畢業證,還遊手好閑、不務正業,每個月向父母討生活費。在小燕的眼裏,哥哥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是一個讓她感覺羞恥和憤怒的人。小燕努力學習就是為了擺脫哥哥的不良影響,成為與哥哥不同的人,一個真正成功和優秀的人。
小燕的母親是一名小學教師,小燕笑稱別人家是“嚴父慈母”,而她的家是“慈父嚴母”。小燕母親性格急躁,要強好勝,很喜歡與別人攀比,或許是哥哥不爭氣的緣故,母親對小燕的要求更為嚴格。在小燕的印象裏,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聽到過母親的表揚和鼓勵,無論做什麽,無論結果如何,得到的永遠是母親的不滿和指責,“不做是錯,做了還是錯”。這個抱怨型的母親讓整個家庭時刻都處在戰亂之中,不留神某個言行就會引來母親的一次爆發。雖然母親對小燕的生活有著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這種指責和抱怨的教養方式卻讓小燕絲毫感受不到溫暖和自信,小燕始終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才會讓母親如此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