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者:石 偉
督 導:張日昇
毋庸置疑,一個孩子最大的幸福,莫過於自小有父母體貼入微的關懷和愛的陪伴,但也總有那麽一些孩子會缺失這樣的關懷和陪伴。當然,造成這一不幸的原因或許會多種多樣,在此並不也無意橫加指責。本案例的主人公小艾正是這樣一個遭遇了父母分離,長期缺少父母關懷和陪伴的孩子。
一、初次見麵
第一次見到小艾,是陪伴者在幼兒園進行一項同伴提名的調查。輪到小艾的時候,陪伴者發現這個女孩兒坐得特別端正,一動不動,顯得非常特殊。因為小朋友們在幼兒園通常是很放鬆的,活潑好動是他們的本性,即使陪伴者要求不許亂動,他們也很難克製自己,不一會兒就會嬉笑打鬧起來,而小艾對同伴們的嬉笑沒有任何興趣,她麵無表情、眼神冷漠,喉嚨不時發出一種“咕嚕”的聲音。陪伴者感到小艾在努力克製自己,陪伴者問小艾:“你平時最喜歡和誰一起玩兒?”她說:“她們都不和我玩兒。”這個回答令陪伴者倍感心酸。小艾的提名結果是正提名0票,負提名1票,也就是說,全班沒有一個小朋友喜歡和小艾一起玩兒,隻有一個小朋友說不喜歡和小艾一起玩兒。憑著一種直覺,陪伴者認為小艾需要一些心理方麵的幫助。
陪伴者向班主任老師了解了小艾的一些情況:內向,特別守規矩,總是冷冷的,幾乎沒有笑過,沒有固定的朋友,不能參與同伴的遊戲,多數時候坐在小椅子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我們難以想象,一個從來沒有笑過、沒有夥伴的孩子的一天該如何度過。接著,陪伴者訪談了小艾的爸爸,得知她父母已經離婚半年多了,小艾平時和爸爸生活,周末和媽媽在一起。爸爸覺得小艾各方麵都還好,就是每次到幼兒園接她,別的小朋友看到家長就跑了出來,而她即使看到爸爸也一動不動地坐著,等班主任老師叫她才出來,因為老師說過叫到名字才可以出來。爸爸覺得小艾對自己的克製有些太過分,因此比較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