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了不少文章,也出版了一些書,其中我主編的《特殊教育學》(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算是滿意的一本。這是教育學叢書中的一本。整套叢書包括《特殊教育學》《小學教育學》《家庭教育學》《幼兒教育學》等,很全麵,是國家“八五”計劃重點圖書。當時出書很難,在黃濟、葉立群等專家的幫助和支持下,《特殊教育學》列入叢書,這也說明特殊教育的學科地位。叢書由當時的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研究會主持編寫,叢書編委會由教育學研究會全體常務理事組成。《特殊教育學》的編寫以北師大的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為主,我組織了國內有關專家參與。該書分為特殊教育的一般問題、各級各類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組織和管理三大部分,共計21章。我寫了其中的6章,顧老師、肖非、錢誌亮都參與了編寫,教育部的王洙參與編寫4章,江西教科所的武傑寫了1章,我91級的研究生孫靜編寫了2章。這是我們國內出版的第一本《特殊教育學》,先後獲得過華東及北京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按照肖非的說法,現在出版了那麽多版本的《特殊教育學》,還沒有一本能夠超過這本書的學術水準。
《特殊教育學》的1995年、2007年、2014年版本
書中談到了4個基本觀點,是我幾十年來從事特殊教育實踐和研究,綜合總結出來的觀點。在與外國同行的學術交流中,我也會講這些觀點。首先,特殊兒童是兒童,是有缺陷、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這裏有共性,也有特性。這些觀點是我努力試圖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曆史唯物主義思想,結合中國實際總結提出來的。我在基層學校做過近20年的教師,教過算術、語文、圖畫等,深知如果過分強調特殊兒童的特殊性或共性都會出現問題,如果兩者結合不好,教學也搞不好。為什麽我敢說這些話,因為我從教學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比如隨班就讀課堂上,老師在平時沒外人聽課時,根本不管特殊兒童;而在公開課上為了給聽課的人看,老師特意照顧特殊兒童,這是很不好的現象。隻有把共性和特殊性結合好了,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都能被照顧到,才是最理想的。另外的觀點包括對殘疾兒童的特殊性要具體分析,要從發展的觀點看殘疾,認識功能損害補償和康複的可能性,教育條件和後天環境在殘疾兒童的發展中起重大作用(具體內容見附錄《特殊教育的基本觀點》)。我發表在《特殊教育研究》上的文章,也都是將這些觀點貫徹始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