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特殊教育和我:樸永馨口述史

砥礪前行

字體:16+-

“**”期間,聾校正常的教學秩序雖然受到了影響,期間也停了課,但學校的老師還正常上班。

1967年複課後還出現了“出去辦學”的活動,北京市的四所聾啞學校[1]都要派人到郊區去,解決農村聾啞兒童的上學問題。當時,一聾去了平穀,二聾去了延慶,三聾去了懷柔,四聾去了房山。二聾去了延慶縣山溝裏的四海公社。當時學校輪流派去一些年輕老師,我也去了,還在那兒開了現場會。那時候北京的交通很不方便,每次我們從城區到四海公社,都要先從德勝門坐公交車到延慶,在延慶招待所住一宿,第二天早晨再坐公交車到四海公社,前後得走一天多的時間,後來我們在那裏成立了“四海班”。

20世紀70年代,人民英雄紀念碑前

為了學習各地聾校的經驗,北京市四所聾校教導處的負責人(我是二聾教導處負責人)、四個軍代表或工宣隊代表,組成了一個學習團,到南方各地去學習。當時從北京到廣州的火車票,隻在六天之內有效。為了節省經費又盡可能多參觀幾個地方,我們先從北京到石家莊,然後到鄭州,在鄭州停一天,聯係好當地的學校之後,馬上去了解特殊教育學校的情況,看了之後晚上再坐車到武漢,在武漢停一天,然後去長沙,在長沙再停一天,最後到廣州,到廣州時正好是有效期的最後一天。這樣奔波是很辛苦的,回來的時候我們由廣州到杭州,再到上海、南京、濟南,最後回到北京。回來之後的報告是我寫的,我現在還保留著。

了解各地聾校的複課情況,對我思想上的影響很大,不僅開闊了我的眼界,還使我和全國好多地方的特殊教育學校聯係上了。到上海的時候,我再次見到銀春銘,我們從蘇聯回國以後好長時間都沒有見過麵。當時條件比較艱苦,在上海停留的那天晚上,我們就在參觀學校的教室裏用桌子拚成通鋪睡了一宿,第二天繼續參觀學校。那時候出差沒那麽多經費,基本上就隻有來回的火車票錢,夏天能睡教室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