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領域中很少有研究兒童潛意識和內在心靈的書籍。弗洛伊德和榮格並沒有特別致力於將他們的心理學理論應用於教育。弗洛伊德的一些學生卻在該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包括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978)、布魯諾·貝托漢[Bruno Bettelheim、澤蘭(Zelan)和貝托漢,1982]、魯道夫·德瑞克斯[Rudolf Dreikurs,德瑞克斯和丁克邁耶(Dinkmeyer),2000]、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1975)和亞曆山大·薩瑟蘭德·尼爾(A.S.Neill,1984)。榮格的學生中,弗朗西斯·威克斯(Frances Wickes)於1988年出版了一本很棒的書《童年時期的內心世界》(The Inner World of Childhood),另外克利福德·梅斯(Clifford Mayes,2005)也進行了一些創新性的研究。總的來說,該領域還是一塊待開發的處女地。因此,這樣一本將沙盤遊戲療法直接應用於教育領域的新書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本內容豐富的書由美國心理治療師芭芭拉·A.特納(Barbara A.Turner)和冰島兒童學習專家克裏斯汀·尤斯坦斯杜蒂爾(Kristín Unnsteinsdóttir)合作完成,通過將富有想象力的講故事法與沙盤遊戲相結合,讓我們得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四名有學習困難的孩子。相信這本書的問世將為該領域的研究帶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希望在未來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學家會繼續擴展在此領域的研究。
當前的教育形勢很糟糕。我們的孩子一天6小時、一周5天、一年40周坐在教室裏,但隻有很少的研究者去關注在孩子們意識經驗的表象下,他們的內心都發生了什麽變化。許多孩子都帶著心靈創傷來到教室:親人亡故、父母離異、身體的傷害或性虐待、校園暴力,還有心理或身體的疾病等。當孩子們開始出現學習困難,教育工作者並沒有去探究他們的內在心理,而是快速地給孩子貼上各種“標簽”(注意缺陷障礙AD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學習障礙、閱讀障礙等),然後使用一些根本無法反映孩子豐富內心世界的技術來加以“解決”。這本書對於在學校中過度“理性”對待孩子的現狀是一劑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