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韜,生於1907年,字望六,美籍華人,南京曉莊師範學校高中部師範科畢業生,陶行知的學生。曾任南京空軍軍官學校校長,1949年遷至台灣,後定居美國。
1928年7月,陳鴻韜升入私立張謇中學高中師範科就讀。在聆聽了時任校長馬靈源先生介紹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育思想後,極為向往,由此轉學至陶行知創辦的曉莊師範學校學習。1930年7月從曉莊師範學校畢業後先後擔任浙江吳興縣囤圩中心小學校長、縣教育局督學、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長。1934 年,擔任國民政府中央航空學校附設子弟學校首任校長。抗戰爆發後學校三度遷校,陳鴻韜為校事風雨奔波、不辭辛勞。1949年隨學校遷往台灣,並負責在台灣各航空基地先後創辦了13所空軍子弟小學。同時,陳鴻韜還積極參加台灣地方政治活動,1961年當選為台北市議員,1966年被台北市政府聘任為首位政府顧問。1973年退休後移居美國,頤養晚年。1980年6月,陳鴻韜將陶行知手稿《學習外國文》原件複印寄贈陶館,並作如下說明:“1943年餘為育才學校募集基金一百萬元,陶師欣慰之餘,書贈此件墨寶為酬,並以育才之友——先生呼之,深愧不敢當。”1982年,陳鴻韜著文《憶曉莊念陶師》寄回國內,後刊登在《行知研究》《教育研究》雜誌上。1993年陳鴻韜又寄贈美元給南京白下區黃國祥,支持市立第一幼兒園籌辦“景陶館”,紀念陶行知。
本書選取的《憶曉莊念陶師》一文是陳鴻韜為紀念陶行知先生所作。他以在曉莊的親身經曆回憶了曉莊學校的主導思想、辦學理念、培養模式及各項要求和措施,反映了師生高昂的學習和勞動熱情,文章洋溢著對曉莊辦學模式的高度肯定和讚揚之情。陳鴻韜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闡述了曉莊學校的辦學性質和辦學原則,說明了“生活教育”的意義、方法和特質,指出真正的鄉村教育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和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粱粟麥黍稷下功夫。”本文以回憶錄的方式詳細記述了作者從入學曉莊到學校日常教育生活狀況及畢業生的成就等,其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曉莊得到充分的展現。作為從曉莊走出來的學生,陳鴻韜對那片熱土有著真實的內心感受。陳鴻韜繼而對曉莊教育的革命理論進行了論述,他批評以往的士大夫教育與生產勞動脫節,使讀書成了做官手段,這也是陶師所深惡痛絕的。他說:“曉莊學校,是一個農村,是一個社會,是一個家庭,是一個大學校,奇大無比;其理想的教育之光,將放射到我國一百萬個農村去……”作者還對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做了深入地分析,重點突出了陶師對“生活教育”的特質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