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三卷)

章開沅

字體:16+-

章開沅,1926年生於安徽蕪湖。著名曆史學家、教育家、美國奧古斯坦那學院榮譽法學博士、日本創價大學與關西大學名譽博士。曾任華中師範大學校長(1983—1990)、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曆史學科第一、二屆評議組成員、召集人。現任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名譽所長,華中師範大學池田大作研究所名譽所長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章開沅教授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國資產階級研究、中國商會史研究、中國教會大學史、南京大屠殺曆史文獻等研究領域都有開創性的學術貢獻,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章開沅與唐文權在“陶研”方麵所著的《平凡的神聖——陶行知》一書,在“陶研”界是扛鼎之作。在該書第一章“陶行知現象”中,作者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之初批判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過程。痛定思痛,告誡人們警惕“陶行知現象”的重演,決不允許在極“左”思潮影響下,將複雜的文化現象簡單化處理,以致將彌足珍貴的教育文化打入冷宮。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溘然長逝,不僅震動了南京、上海,延安也舉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動。新中國成立之後,對陶行知的評價卻開始悄悄下降。1950年7月《人民教育》社論強調,“批判地接受陶行知的教育學說”。1951年4月後,隨著電影《武訓傳》“討論”在全國急速而廣泛地鋪開,對陶行知重新評價的號角便正式吹響。連篇累牘地批判武訓的文章,猶如探囊取物一樣,便捷快當地將批判武訓轉向批判“武訓類”。自此而後,被譽為“萬世師表”的陶行知便從四海仰慕的輝煌頂峰,推落到無人問津的晦暗幽穀。極“左”思潮對中國教育的破壞與阻滯作用,豈可估量?1985年9月5日胡喬木在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上指出,當時對陶行知的批判,“是非常片麵的,非常極端的,也可以說是非常初級的”。通過“陶行知現象”深刻地揭露了極“左”思潮的危害,因而大大增強了該書的力度。對陶行知的批評,在教育領域產生的影響極為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