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一生致力於中國教育改造,為中國教育尋找出路。他一方麵猛烈批判中國傳統的“舊八股”和西化的“洋八股”教育,另一方麵又在批判的基礎上創立生活教育理論。生活教育理論實質上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論,它與時代發展同步,既反映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發展的趨勢,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著重培養學生的生活力和創造力。具體地說,生活教育理論具有以下特色。
生活教育的目的——造就中華民族的偉大的新生命。陶行知是一位堅定的教育救國論者,他認為要改造落後的中國,應先改革中國的教育。他經常對人說:中華民族的根本出路在於中華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而中華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又在於中華民族鄉村教育的出路。換言之,中華民族的鄉村教育出路找到了,那麽,整個中華民族的出路就找到了。為什麽要從鄉村教育入手呢? 陶行知認為,中國以農立國,85%的人口在農村,全國85%的文盲也大多在農村,農村問題解決了,整個中國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如何解決中國的農村問題呢? 陶行知認為:隻有通過農村教育改革,培養農村所需要的人才,建立起適合農村需要和發展的新教育。通過教育的力量,最終達到 “使農民變成快活的神仙,農村變成西天的樂園”。陶行知一生致力於農村教育改造,先後創辦曉莊師範、山海工學團,其原因、目的也在於此。那麽,在中國傳統教育製度下的鄉村教育的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 一是農村學校數量很少,人口占大多數,學校卻占少數。二是農村教育“完全走錯了路”。用陶行知的話來說,“它教人離開鄉下向城裏跑,它教人吃飯不種稻……它教農夫的子弟變成書呆子。”[2]這種離農的“死教育”當然要徹底改造,徹底拋棄。陶行知要創辦的鄉村教育完全與此相反,他不培養“書呆子”,不培養“小名士”,不為少數人升官發財服務,而是通過鄉村教育改造,使中國的一個個鄉村都有充滿活力的新生命,“合起來造成中華民國的偉大的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