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二卷)

《生活教育理論》(節選)[1]

字體:16+-

導論 生活教育理論——“中國新教育的基石”

生活教育理論是現代的一種科學的大教育觀,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教育學說。

生活教育理論是以陶行知(1891—1946)為代表的一批愛國誌士,吸收了東、西方教育思想的精華,改革封建傳統教育的結晶,是20世紀中國教育史上一項最寶貴的創造,“為中國新教育放下了一塊奠基石”。[2]

生活,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而進行的活動。生活教育就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的生氣勃勃的活的教育。這種活的教育,正像“魚到水裏”暢遊不已,“鳥到樹林”自由飛翔,也像“春光之下的花草”欣欣向榮,“一天新似一天”。[3]

生活教育對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起著作用,每一個人也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活教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它如露水,“無聲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也似“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生活教育之妙也就在這裏,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說“近山識鳥音,傍水知魚性”,生活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這種影響就是生活對人所起的一種教育作用,是人類生活的普遍現象,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客觀規律的。生活教育,你承認它,可以為你所用,你忽視它,也可能會引起不良後果。我們不是遇到過這種情形嗎?有的人在惡劣的環境中,卻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堅強,而有的人卻氣餒了;在優越的條件裏,有人進步很快,有人卻蛻化墮落了,經不起生活的考驗。

陶行知重視生活對人的教育作用,然而,他所說的“生活教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生活,包括生產勞動、階級鬥爭、科學實驗、文化活動,以及人類本身的延年益壽、傳宗接代在內的人類的一切征服自然、改造社會、改善人類自身的實踐;“生活教育”卻是一個自覺的範疇,不隻是指自然狀態的生活對人的自發影響。作為生活教育主體的人,也絕不隻是被動地接受這種影響。它既承認社會對人的巨大影響,又肯定人的主觀的積極的能動性,是一種奮發進取、開拓創造的教育學說與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