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思想特點
陶行知在自己三十年的教育實踐中所創造的教育理論,浩如瀚海,既博大、全麵,又精湛、實際,而且自成頗為完整的思想體係,它具有如下幾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一、陶行知是中國現代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陶行知於五四運動前,即1919年2月4日先後發表的《試驗主義與新教育》和《第一流的教育家》兩文中曾嚴肅提出要以創新和開拓的精神辦好教育事業,嚴厲批判當時嚴重妨礙教育進步的“依賴天工”、“沿襲陳法”、“儀型他國”、“偶爾嚐試”等錯誤思想。他堅決反對“政客的教育家”、“書生的教育家”、“經驗的教育家”,鼓吹提倡做“第一流的教育家”。這種教育家一要敢探未發明的真理,不怕辛苦,不怕失敗,一心要把奧妙的新理,一個個地發現出來;二要敢入未開化的邊疆。要曉得國家有一個未開化的土地,有一個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我們未盡到責任。要做這樣一個邊疆教育的先鋒,這就是說要具有創造精神和開辟的精神。新教育就是要培養具有這種精神的人。上述兩種精神,可說貫穿於他整個教育工作和活動之中。他自己就不愧為第一流的教育家。毋庸置疑,今天我們各級師範學校都應當培養具有這種精神的第一流的教育家。
陶行知這種創造和開辟的改革家的風範,表現在各個方麵:如上述,1919年他大膽主張改教授法為教學法,認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這是“因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著學生。熱心的先生,固想將他所有的傳給學生,然而世界上新理無窮,先生安能盡把天地間奧妙為學生一齊發明?既然不能與學生一齊發明,那他所能給學生的,也是有限的,其餘還是要學生自己去找出來的。況且事事要先生傳授,既有先生,又何必要學生呢?所以專拿現成的材料來教學生,總歸還是不妥當的。那麽,先生究竟應該怎樣子才好?我以為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2]陶行知於六十多年前的上述論述,與當代許多教育家所強調的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的主張是何其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