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仲衣(1902—1939),筆名子缽,河南羅山人。畢業於清華學校。1924年留學美國,原習醫科,後改學教育。畢業後,進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曾任留美基督教學生會會長,1929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中央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後任浙江省立民眾教育實驗學校校長。1933—193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期間曾與陶行知(亦作陶知行)展開數次學術爭鳴。後專程拜訪陶行知,經懇談後兩人成為好友,共同參與生活教育運動。1937年任廣西省立中山紀念學校校長,中山大學教授。1938年被選為生活教育社第一任理事。譯有《蘇聯的科學與教育》等。
本卷收錄尚仲衣《陶知行先生的黃色煙幕彈》一文。1931年,陶行知以“何日平”為筆名在《中華教育界》發表《中華民族之出路與中國教育之出路》。1934年10月,尚仲衣以筆名“子缽”在《大公報》發表長文《陶知行主義是中國教育的出路嗎?——陶知行主義人口統製論之批判》,作者以反問的形式,共分9個部分對陶行知《中華民族之出路與中國教育之出路》一文中的觀點進行了反駁。尚仲衣此文一出,引起學術界有關人口統製與中國出路的大爭鳴,形成多個陣營,對此,陶行知發文《子缽先生捉虱子》予以回應。此後,尚仲衣又發文《陶知行先生的黃色煙幕彈》,再度進行了回應。在該文中,作者認為陶行知在對中華民族之出路與中國教育之出路這一問題的回答上放了黃色煙幕彈,他列舉陶行知所謂的三條中華民族之出路:“教人少生小孩子、教人造富的社會不造富的個人、教人建立平等互助的世界”,最核心的隻是“教人少生孩子”。作者抓住陶行知“少生孩子”這一觀點,由此認為陶行知實質上是掩蓋帝國資本主義壓迫和非人民立場,並由此批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淪為“現實社會的一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