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學說,是從中國國情出發,立足於人類社會的曆史發展,為解放勞苦大眾,為全國人民謀幸福的教育學說。生活教育是以人生的需要為出發點,通過人的創造性勞動,達到提高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目的。它著眼於全體人民的利益、全社會的健康發展,是一種大教育觀,不同於狹小的學校教育觀。它要把學校教育和社會需要相溝通,使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連成一片,使整個人生處在不斷接受教育之中,最後形成人的終身教育。終身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每一個人要生活得有意義、生活不空虛,就得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接受教育。
生活教育學說,在舊中國經曆了平民教育、鄉村教育、普及教育、國難教育、全麵抗戰教育、民主教育六個時期,對中國教育改革起到了奠基作用。可是,在新中國剛剛建立一年多,陶行知卻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生活教育學說被打入“冷宮”,以至新中國的教育改革,在理論上缺乏明確有力的指導。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時期,生活教育理論是否過時?能否試辦既能適合人民生活需要又能引導人民走上現代化道路的新型學校?這是研究生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重要課題。我國各地陶研工作者,為此作了認真的研討和實驗。十年來,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組織了8次學術研討會,對生活教育的曆史地位、現實作用和發展前途,取得了共識;對生活教育的理論體係和哲學範疇,也有了共同的理解;對以社會生活為中心的現代教育必然要接替以書本為中心的傳統教育的發展趨勢,深信不疑。各地陶行知研究會,經過十多年的研討和實驗證明:生活教育理論正處在向前發展時期,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並在許多地方取得了可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