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1898—1976),字翔宇,浙江紹興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他是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曆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外交部長(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主要著作編為《周恩來選集》。
抗戰期間,周恩來與陶行知交往甚密,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938年10月,周恩來在武漢會見了陶行知,並向他介紹陝甘寧邊區推行平民教育、鄉村教育和“小先生製”的情況。1939年,在陶行知籌辦育才學校時期,周恩來給予了直接的關懷與支持,並多次參觀了育才學校及支持各項活動的開展。1946年初,周恩來建議與支持陶行知聯合其他民主人士創辦了重慶社會大學,並出席了開學典禮。1946年7月,民主人士李公樸、聞一多先後被國民黨便衣暗殺後,周恩來安排秘書陳家康前往陶行知住所轉達注意人身安全的關懷。7月25日淩晨,陶行知突發腦溢血被送往醫院救治後,周恩來推遲與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和司徒雷登的會談,前往醫院探視已不省人事的陶行知。後致電中共中央,“陶行知確是死於勞累過度,健康過虧,刺激過深。這是中國人民又一次不可補償的損失。”周恩來評價陶行知:“十年來,陶先生一直跟著毛澤東同誌為代表的正確路線走,是一個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
本卷收錄周恩來1949年5月7日在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所作報告第三部分的節錄。文章號召青年要向毛澤東學習,指出毛澤東是從人民群眾中成長起來的領袖,是可以學習的。毛澤東在成為領袖之前也曾經有過迷信的行為、有過讀古書的行為、有過不能全麵地分析問題的行為,但並不妨礙他成長為領袖。文章舉例說明毛澤東在剛聽說陶行知以鄉村教育推動鄉村建設的時候,並沒有表示認可,認為中國的事情應先從城市做起,但是後來的實踐證明,中國革命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這與中國教育要走的道路是完全一致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實踐,經曆了從城市辦教育到農村辦教育的轉變,充分說明他是最能結合中國國情辦教育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