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一卷)

認識陶行知的思想與奮鬥[1]

字體:16+-

今天,全國每一個教師,每一個青年,每一個教育團體,都應該有認識陶行知先生教育的傾向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我們不能僅僅以“民主的鬥士”或“偉大的人師”去理解他;更不能以他創辦了許多教育事業,就以為他是少有的“教育事業家”。如果照這樣去理解陶行知先生,就是不認識陶行知先生,更不知陶行知先生與中國新教育發展的血肉相連。

我們要從陶行知先生三十年的思想過程、奮鬥經曆去理解他,要從他全部遺著和文化遺產去研究他。更要從近三十年來中國社會的演變,有機地配合起來,探索陶行知先生路向的來龍去脈。

陶行知先生,確實是新中國教育的創造者,他是革命的教育運動家,也是教育革命的戰士。三十年來,他批判地接受了杜威主義的教育思想,同時也批判地接受了中國儒墨荀體係以及孫中山先生的教育思想,在此基礎上創造了新的民本主義的教育思想,也就是陶行知的革命教育思想。

這一種革命的教育思想,絕不是憑空臆造的,他付出了三十年艱苦奮鬥的代價,才有這樣的成果。一位革命運動家,他無理由可以離開實踐。陶行知先生一生事業著重實踐,而且是在顛沛流離中,不折不扣、毫無間斷地實踐下去。就因為他是革命的實踐,才發展他的教育思想到革命的路向,成為中國新民本主義教育思想的體係。

陶行知先生創立“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是在民國八年五四運動時候。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曆史的轉折點,中國文化教育由此轉入新時代。這時,歐美新文化思想輸入中國,多多少少還保留著舊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思潮,算是美國比較進步的,但一經陶行知先生的吸收,就把他發展到新民本主義文化這邊來。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思想,就是中國新民本主義的教育思想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