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親子溝通與兒童學業成就

參考文獻

字體:16+-

[1]波特,韋斯雷爾.(2006). 話語和社會心理學: 超越態度與行為.肖文明等譯,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蔡金法. (2007). 中美學生數學學習的係列實證研究. 黃顯華主編,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3]陳向明. (2000). 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4]池麗萍.(2010).親子溝通觀察研究的編碼方案及其整合.心理發展與教育,4,451-457.

[5]池麗萍.(2011).親子溝通的三層次模型:理論、工具及在小學生中的應用.心理發展與教育,27(2),140-150.

[6]池麗萍,王耘.(2002).婚姻衝突與兒童問題行為關係研究的理論進展.心理科學進展,4,411-417.

[7]池麗萍,辛自強.(2010).優差生親子溝通與認知和情緒壓力的關係.心理與行為研究,8(2),133-140.

[8]池麗萍,俞國良.(2010).測量和觀察法在親子溝通研究中的應用.心理科學進展,6,932-939.

[9]池麗萍,俞國良.(2011).教育成就代際傳遞的機製:資本和溝通的視角.教育研究,9,22-28.

[10]池麗萍,俞國良.(2012).不同學業成績兒童的親子溝通比較,心理科學,5,1091-1095.

[11]董妍.(2006).學習不良青少年學業情緒研究:特點、影響學業成就的機製及幹預.中國科學院心理學博士論文.

[12]房超,方曉義.(2003).父母—青少年親子溝通的研究.心理科學進展,1,65-72.

[13]方曉義.(2005).青少年吸煙行為:現狀、影響因素和預防幹預.心理發展與教育,5(增刊),39-43.

[14]方曉義,戴麗瓊,房超等.(2006).親子溝通問題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係.心理發展與教育,3,47-52.

[15]郭浮安. (1994). 家庭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之關係: 後設分析. 教育研究谘詢(台),3,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