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體指導過程
共有6種話語,以下6種話語以各種形式的表述出現一次在此類型上登錄一次。
1.鼓勵性溝通:提供兒童學習的情感支持,例如,“一次考不好沒關係”“不用難過”“你原來一直都考得很不錯”“你能力肯定沒問題”“我相信你”等。
2.監督性溝通:監控並督促兒童在家的學習,“以後我給你留的作業一定得做”“看到了吧,就是得多練習、多見題型”等。
3.指導性溝通:分為具體內容指導和思考方法指導,指給兒童提供學習內容方麵的直接幫助或方法性啟發與提示;兩種情況分開計分。
(1)內容指導的特點是不需要孩子做過多思考,每句問話中基本就包括了答案。例如,“15+5不就是他實際上每天看的頁數嗎?”
(2)思考方法指導指采用提示、引導、啟發等方法促使孩子思考,得出算法和思路,而不直接告知具體步驟。例如,“想想看,長方形的周長是怎麽算出來的?”“應該看到條件之間的關係”“想想你需要知道什麽條件?”
4.替代性行為:代替或試圖代替兒童完成某些學業任務;如母親直接說做法,或替孩子寫。這種做法通常顯示出父母想盡快結束指導,總是想包辦代替。例如說“你實在不會,就算了,我替你來寫”“我說,你記,就這樣做”。
5.指責性溝通:未作內容上的具體指導,指責兒童;例如,“上課怎麽學的”“這麽簡單的題還不會做”。
6.虛假指導:看似在作指導,但實際的指導不涉及具體題目內容,僅為注意事項提醒,如“想想這道題怎麽做”“然後怎麽做”“一定要認真做”(當錯誤不是由馬虎造成的)。
(二)母親和孩子的溝通能力
請訪談者根據母親和孩子在整個訪談過程中的表現,以四點評分評價母親和孩子的如下溝通能力:表達的清晰性、主動性、對對方(孩子或母親)談話的開放性、對對方(孩子或母親)反應的敏感性、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