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的傾向
(一)傳統性別歧視導致的自卑心理
調查顯示,女大學生中有81.4%的人曾因性別原因遭到用人單位的拒絕,其中被拒3次以上的占70%,4~10次的占18%(蘇靈,2007)。女大學生在求職中多次受挫,給她們帶來了巨大的求職心理壓力,再加上性別角色衝突等,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女大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對自身的能力產生懷疑。
(二)自我角色定位偏差產生的恐懼心理
根據蘇靈(2007)的調查,在巨大的就業壓力麵前,36.8%的女大學生希望自己是男性,認為男性擁有比女性更多的權利和機會,發展的空間更大。17.3%的女大學生對“女子無才便是德”“幹得好不如嫁得好”持認可態度。在事業和家庭發生衝突時,約62%的女大學生寧願選擇放棄事業而成就家庭。女性在角色衝突中,往往很難進行心理調適,而且她們也經常受到“成功恐懼”的困擾。
(三)職業期望值過高誘發的失落心理
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嗬護更多,依賴心理更強,很多女大學生形成了職業期望偏高的心理,對於比較髒和累的職業類型都是比較排斥的。因此,女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著更美好的憧憬,她們希望經過幾年的專業學習和技能培訓,能夠獲得高起點、高回報的工作,過上穩定舒適的生活。但是就業市場中殘酷的競爭,使得她們很快就產生失落和焦慮,無所適從。
二、促進女性職業生涯發展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性別意識,健全性別平等法規
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決策的主流,強化女性利益的決策機製。政策、規範和法律製度等,應建立在性別分析的基礎之上;應開展性別意識培訓項目,反對性別歧視,加大對性別勞動權利侵害行為的懲罰力度;在各種法律中體現出性別平等的條款,加強對貫徹女職工勞動保護法律、法規的法律約束,建立健全女職工勞動保護管理監督機構,把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列入國家勞動安全監察內容和企業勞動保護管理體係;對女性實行靈活的教育製度和彈性工作時間。建立生育社會保險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