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條件是學校的各項資源中最直觀的表現,它反映的是一個學校教育資源存量的差異(杜育紅、孫誌軍,2009)。通過在文獻綜述中對指標的整理,本章選取生均專用設備和生均圖書數來考察學校辦學條件的差異。
9.4.1 生均專用設備
9.4.1.1 增量效果實證分析結果
由於初中和小學的學科設置和對專用設備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這一部分,將初中和小學分別進行回歸估計。表9-10和表9-11中列出了差分模型估計的政策變量係數值,衡量了改革政策對生均專用設備的影響。模型(1)中含有政策變量和人均地方財政收入、人均GDP、人口和人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這幾個控製變量。模型(2)加入了政策變量與人均GDP的交互項。模型(3)驗證了政策變量與高(最高的30%)、中(中間的40%)、低(最低的30%)地方GDP水平的交互項對生均專用設備有什麽影響。
表9-10 “新機製”對初中生均專用設備的影響效應模型
表9-11 “新機製”對小學生均專用設備的影響效應模型
模型(1)中,初中的估計結果為正,並且在統計上是顯著的。改革變量的係數可以解釋為由改革引起的生均專用設備增長量為127元。小學的估計結果為正,值為65.8,在統計上比較顯著。模型(2)中加入了政策變量與人均GDP的交互項,初中和小學的估計結果都一個很微小的負值,在統計上也不顯著,說明在生均專用設備上,改革政策並沒有受到縣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影響。在這個模型中,改革變量的回歸結果是初中141,小學80.9,在統計上不顯著,不顯著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專用設備的投資具有一定的滯後性。
模型(3)將地方GDP分為高中低三個組。GDP低的組與政策變量的交互項回歸結果中,初中和小學均為正值,但是隻有初中的估計值在統計上是顯著的。GDP中等組與政策變量的交互項回歸結果以及GDP高的那一組與政策變量的交互項回歸結果在統計上都不顯著,無論是初中還是小學。從這三組估計值可以看出對於生均專用設備,改革的效果與縣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無關,也沒有體現出向貧困落後地區傾斜的效果,對於縮小學校的辦學條件差距沒有起到什麽作用,這與分析Gini係數變化趨勢得到的結論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