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抽樣學校的基本情況
除了利用樣本縣上報的教育事業統計數據來分析樣本縣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變化情況以外,課題組還通過校長問卷收集了抽樣學校的辦學條件信息。表7-23反映了抽樣學校的基本信息。從該表來看,每個縣所抽取的學校數存在較大差異,而且初中的學校數普遍較少。因此,這部分數據並不能反映樣本縣的總體情況,而隻能反映抽樣學校的辦學條件。
表7-23 抽樣學校的基本情況
表7-23中的學生數表示的是所有抽樣學校2010年在校生總數之和,寄宿生人數表示的是所有抽樣學校2010年寄宿生人數之和。從表7-23來看,各樣本縣寄宿生人數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定興縣和涿州市的小學寄宿生人數為0人,齊河縣和壽光市隻有農村小學有寄宿生,而融水縣和鹿寨縣則不管是縣鎮,還是農村都有小學生寄宿。尤其是融水縣,可能是受地形等因素影響,縣鎮和農村的中小學校都有較多數量的寄宿生。
7.3.2 抽樣學校的辦學基本狀況描述
表7-24 抽樣小學的部分生均辦學條件指標
表7-24反映了抽樣小學的生均學校麵積、生均建築麵積、生均圖書室麵積、生均圖書冊數和師均辦公室麵積等情況。根據學校所在地,該表將所有抽樣小學分為縣鎮小學和農村小學兩類,試圖對這兩類學校的辦學條件進行比較。如該表所示,就生均學校麵積、生均建築麵積、生均圖書室麵積和師均辦公室麵積而言,農村小學要高於縣鎮小學(壽光市除外)。就生均圖書冊數而言,定興縣、齊河縣、壽光市、鹿寨縣的農村小學略高於縣鎮小學,涿州市和融水縣的縣鎮小學明顯高於農村小學。這反映出,一方麵,農村地區的土地資源相對豐富,農村小學的占地麵積較大;另一方麵,農村小學的圖書資源相對比較缺乏。在解釋表中的數據時,還需要注意農村和縣鎮學校在校生數的差異,可能影響生均指標的比較。正如本章第二節所表明的那樣,鹿寨縣、壽光市和齊河縣的小學在校生數中農村學生所占比重不斷下降。已有學者指出,學校規模(在校生數)的差異導致生均指標往往不能敏銳地反映學校辦學條件的差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