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慕課:重新定義學習

二 大學之死?

字體:16+-

慕課帶來變化,比如,教室將成為學習的會所,集體做作業、答疑,教學和學校都在雲端,學生與教師將互為師生。學習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最主要是留學變得簡單了,或者說不再有留學的概念:在慕課上學了幾門課,通過了,考得成績不錯,麻省理工學院就可以發證書了!它會帶來大學功能的根本改變,大學今後會成為知識探索、知識驗證以及考試認證的研究院、考試院。

——中國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誌民

統計數據顯示,全世界在過去的1500年中曾經成立過無數機構,但隻有85個機構存活至今,其中50個是大學,可見大學在教育體係中的重要性和穩固性。但是,慕課出現以後,大學是不是也可能保不住了呢?美國聖何塞州立大學曾把電子工程係的一門導論課讓位給edX上的一門課程。結果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課程通過率遠遠高於傳統課堂。那麽,在慕課的衝擊下,大學的圍牆是否會被瓦解?未來全世界是否會隻剩下幾所超級大學?

(一)大學頑固和“鮑莫爾成本病”

蘋果公司創辦人史蒂夫·喬布斯去世前曾提出一個深刻的疑問:“為什麽IT改變了幾乎所有的領域,卻唯獨對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

技術推動教育,這觀點看起來再平常不過,但事實卻如edX總裁阿納特·阿加瓦爾(Anant Agarwal)所言:“教育在過去的500年中,實際上沒有什麽本質的變化,上一次變革,是印刷機和教科書。”這是事實,自從著名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在其雅典呂克昂(園林學園)講學以來,人類高等教育的方式變化不多——年輕的學生仍然在某一指定的時間和地點聚集在一起,聆聽學者們的智慧。從牛津四方院到哈佛園,中世紀大學誕生以來,雖然時代在不斷發展,但高等教育的教學、考試模式卻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就像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等人在《富足》一書中描述工業文明教育的實質那樣,標準化是教育規則,同一性是教育的預期結果。同一年齡的所有學生使用相同教材,參加相同的考試,教學效果也按同樣的考核尺度評估。學校以工廠為效仿對象:每一天都被均勻地分割為若幹個時間段,每段時間的開始和結束都以敲鍾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