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慕課:重新定義學習

二 孕育一個影響世界的創意

字體:16+-

雖然慕課有短暫的曆史,但是卻有一個不短的孕育發展過程。大量公開免費的線上教學課程,其理論基礎深植於資訊時代之前,最早可追溯至1960年。1961年4月22日,美國著名建築師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針對教育科技的工業化規模發表了演講,闡述了他對教育科技工業化規模的思考。

1962年,美國發明家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ouglas C.Engelbart)提出來一項研究計劃,題目叫“增進人類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個概念框架”。在這項研究計劃中,道格拉斯強調了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增進智慧的協作工具來加以應用的可能性。也正是在這個研究計劃中,道格拉斯提倡個人計算機的廣泛傳播,並解釋了如何將個人計算機與互聯的計算機網絡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大規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效應。

自那時起,許多熱衷計算機的人士和教育變革家們,如伊萬·伊裏奇,發表了大量的學術期刊文章和研究報告,極力推進教育過程的開放,號召人們將計算機技術作為一種改革“破碎的教育係統”的手段,應用於學習過程之中。

在線教育不溫不火地發展了一段時間後,2007年8月,大衛·懷利(David Wylie)在美國猶他州州立大學開始教授早期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或稱為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原型,這是一門開放的讓全球有興趣學習的人來參與的研究生課程。在成為開放課程之前,這門課隻有5名研究生選修,後來則變成有來自8個國家的50名學生選修。

慕課這個術語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網絡傳播與創新主任戴夫·科米爾(Dave Cormier)與加拿大人文教育技術應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布萊恩·亞曆山大(Bryan Alexander)聯合提出來的。在由阿薩巴斯卡大學技術增強知識研究所副主任喬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與加拿大研究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設計和領導的一門在線課程中,為了響應號召,戴夫·科米爾與布萊恩·亞曆山大提出了慕課這個概念。喬治·西蒙斯與斯蒂芬·唐斯設計和領導的這門課程名叫《關聯主義與關聯知識》(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在這門課程中,有25名來自曼尼托巴大學的付費學生,還有23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免費學生在線參與課程的學習。所有的課程內容都可以通過RSS[1]訂閱,學生可以用他們自己選擇的工具來參與學習:用Moodle[2]平台參加在線論壇討論,發表博客文章,以及參加同步在線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