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慕課:重新定義學習

五 教育革命:構建實在的網絡學校

字體:16+-

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和基礎。人類社會的每一次跨越式發展都伴隨著相應的教育大革命。與原始部落相適應的是落後的、群居式的“原始的集體教育”,與農業文明相適應的是個別化的、個性化的、分散的農耕教育,與工業文明相適應的是規模化的、標準化的、集中化的、班級授課式的集體教育,與未來生態文明相適應的將是個性化的、分散化的、網絡化的、生命化的個體教育。因此,從人類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角度看,人類教育經曆過兩次重大的教育革命。如今,第三次教育革命正撲麵而來。

20世紀末,蔣篤運和趙桂英兩位學者提出過“四次教育革命”的說法。他們從教育思想觀念、教材、教育技術、教學等視角剖析人類教育發展史上的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教育革命是學校和專職教師的出現,第二次教育革命是文字的出現,第三次教育革命是由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而引發的,第四次教育革命是由於微電子技術的發展應用而引發的。其實,“四次教育革命說”僅是從教育方式的改革而言的,還不是教育的根本性變革。因此,我們認為,人類的教育革命應該是根本性的革命,而不僅僅是教育技術領域帶來的單一變革。

縱觀人類發展史,人類的教育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主要有三次。

(一)第一次教育革命:從原始的個別教育走向個性化的農耕教育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的最初形式。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科學文化水平落後,教育還處於萌芽狀態。原始社會的教育既沒有專門的教育機構,也沒有專門的教師和教材,教育方式主要靠年長一代的言傳身教。原始社會的教育活動緊緊圍繞著社會生產勞動進行,沒有與生產勞動分離,教育內容以傳授製造和使用生產工具的技能以及從事漁獵、采集和原始手工業勞動的經驗為主。由於教育還沒有從生產和生活中分離出來,多數教育活動都是分散的、個別進行的、隨時隨地開展的。當然,那時也沒有從事教育的專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