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兩百萬歲的自性:自愈的核心秘密

原型的表現形式

字體:16+-

既然諸如此類的原型是不可知的,那麽,它們的存在就隻能從它們的表現形式中推斷出來。使心理學家們最感興趣的表現形式,就是在生命循環過程中原型所引起的那些典型的人類屬性——在任何地方的人們當中都會出現的類似的思想、意象、神話傳說、情感和行為模式,不論他們的階級、宗教信條、種族、地理位置或曆史時代如何。

榮格寫道:“雖然正在變化的生活情境必然會無限多樣化地出現在我們的思維方式中,但它們可能的數量絕不會超過某些自然的限製;它們陷入或多或少的典型模式之中。這些典型模式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它們自己。無意識的原型結構相當於事態的平均趨勢。可能在一個人身上發生的改變並不是無限多樣的;它們是某些經常發生的事件的變式,其數量是有限的。因此,當某一種令人痛苦的情況出現時,相應的原型就會在無意識中群集起來。由於這種原型是超自然的,意即具有某種特殊的能量,它將把意識內容——使之能夠感知到的,因而能夠在意識中實現的有意識的觀念——吸引到它自己身上。”[1]

至於原型概念在多大程度上是必不可少的,這實際上可以從許多其他學科的研究者不斷地重新發現這一假設並以他們自己的一套術語重新予以宣布的方式中推斷出來。這類實例的數量如此之多,以至於在這裏我隻能考察其中的一部分。我將使自己僅限於提供可在人類學、行為生物學、夢心理學、精神病學和心理語言學中發現的原型功能的實例。

[1] C.G.Jung, The Collected Works, Vol.8,第450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