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兩百萬歲的自性:自愈的核心秘密

心理動力學的五條法則

字體:16+-

現在是我們提出心理動力學(psychodynamics)◎心理動力學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一個別稱,又名精神動力學,其主要觀點是相信人的行為是受強大的內部力量支配和驅使的,尤其是受遺傳的本能和生物內驅力驅使,為了解決人體的需要與社會要求之間的衝突,人必須通過行為來滿足需要。當需要得到滿足時,人的內驅力就會降低,而當需要尚未滿足時,人的內心世界就充滿了渴望得到滿足的動力,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使人產生心理疾病。的五條法則的時候了:

第一條法則:每當我們發現,某種現象具有所有人類社會的共同特點,而不必考慮文化、種族或曆史時代時,那麽,這種現象就是集體無意識原型的表現。

第二條法則:原型具有某種內在固有的動力,其目標是在心理和行為中實現自己。

第三條法則:心理健康源自這些原型目標的滿足。

第四條法則:心理錯亂源自這些原型目標受挫。

第五條法則:精神病症狀是自然的心理生理反應的持續誇大。

在我們看來,這些法則似乎與人類心理的功能有關,但實際上隻不過是那些自然法則在人的心理生活中的應用,這些法則的運作在整個自然界都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隻要給橡樹子提供適宜的土壤、適宜的氣候條件,使它長到和周圍的大樹相接近,長到一定的高度,這顆橡樹子就能成長為它所能成為的最好的橡樹。如果缺乏這些環境條件中的任何一種,就會導致橡樹的生長受阻或容易得病,例如,頂枯病——這是目前英國許多橡樹患上的那種神秘的疾病。

重要的是應該認識到,原型意圖受挫可能會在生命周期的任何階段出現,而不隻是像弗洛伊德所設想的那樣,隻在兒童期出現。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榮格才認為,心理錯亂不一定必然與兒童早期的創傷性經驗有關。和弗洛伊德不同,榮格認識到,發展是在整個生命周期中進行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自己的原型目標。這種觀點的真實性已經得到了實證研究的證實。喬治·布朗(George Brown)◎喬治·布朗(1930— )是英國心理學家。其最聞名的研究是對生活事件和抑鬱症之間關係的研究。及其同事依據他們在倫敦的社會研究單位(Social Research Unit in London)◎倫敦社會研究單位的全稱是倫敦大學貝德福德學院社會研究單位(Social Research Unit at Bedford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20世紀60年代,喬治·布朗曾任該單位主任。所做的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能夠依賴於身體和言語來表達他對親密夥伴的依戀,那麽他就擁有了一份至關重要的社會財產,能夠保護他們免於患上抑鬱症和遭受神經症的痛苦。他們發現,產生焦慮和抑鬱症並不是什麽非同尋常的事,焦慮和抑鬱不是因為兒童期被剝奪,而是因為某一重大的生活事件揭示,當前的個人關係沒有受到支持和關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