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老年大學教學:書法基礎

第二節 紙張的選用

字體:16+-

紙乃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曆史。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即已能生產麻纖維紙;唐代時,安徽宣州所生產的紙尤為精美,因產地在宣州,故被稱為“宣紙”,一直沿用至今。

古時各地都有造紙作坊,造紙的原料因地製宜,據宋蘇易簡《紙譜》稱:“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麵稻稈,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

古人造紙,製作工藝複雜而煩瑣,共一百多道工序。由於原料不一,工藝各異,古人所造之紙有精粗之別,精者即是用於書畫的宣紙、箋紙等,這些紙製作精細、紋理清晰、瑩潤有光澤,其中箋紙更是被染成各種顏色,成為文人士子的心頭之好;粗者品種亦繁多,有高麗紙、元書紙、毛邊紙等。

紙又有生、熟之分,生紙是在紙槽抄出,經晾、烘之後沒有再行加工的紙,因其吸水性強,唐時僅作裱褙之用。生紙被廣泛用於書寫還是明清以後的事。

熟紙是將生紙再行煮錘、砑光或礬水浸製、染色等加工處理之後的紙。今傳古人紙質法書多是用熟紙所書。

此外,還有半生半熟紙,既能吸水,又不至於像生紙那樣容易滲化,書畫皆宜。

而最為人們熟知的書畫用紙是宣紙。宣紙遠在唐時已為貢品,主要產地為安徽涇縣,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管轄,故名。宣紙所添主料為青檀樹皮,質地瑩淨綿密,能抗蛀不腐,水浸日曬不會變色,經久不壞,纖維細長且纖維組織非常緊密,拉力較大,具有勻薄、潔白、堅韌、吸墨等優點,適合表現中國書法藝術的特色。

如今,宣紙已成為中國書畫紙的通稱,除了安徽涇縣外,四川夾江,河北遷安,浙江溫州、富陽,雲南騰衝,廣西都安等地都生產宣紙,品種繁多,產量巨大,尺幅也越發闊大縱長,其中最優者當然還是涇縣所產。而由於宣紙製作工藝的複雜性和特殊性,機製紙的質量遠遠不如傳統手工紙,因而,要寫出好的書法作品,還得選擇手工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