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篆隸書,指的是書法史上前後出現的兩種不同字體。
篆書屬於古文字體係,是漢字中最早最古老的一種字體,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鍾鼎文)、石鼓文(籀文)、六國文字等。小篆即秦篆,是指秦統一六國後的官體文字,小篆上承大篆,是繼石鼓文之後,高度成熟的篆體。
隸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的一種蛻變,通常我們把這一過程稱為“隸變”。隸書開創了今文字的先河,是我國古今文字的分水嶺。隸書上承篆書,下啟魏、晉楷書,雖經過較大演化,但與後創諸書體有著更為密切的親緣關係。
隸書改變了篆書圓勻、修長的線條,除圓轉外,還出現了方折,並化弧曲為直線;筆畫由篆書的大體粗細均勻變為點、撇、捺、波、折等多種不同筆畫,主筆形成波磔(即蠶頭雁尾),形態及書寫順序也發生了變化;結體由篆書的長方形變為扁方形,取橫勢,用筆節奏加快且有變化。
“非究於篆,安能得隸”,說的是隸篆同源,一脈相承,習篆也正是習隸。“作楷須明隸法,切忌楷氣”,如果終身隻學楷書,終究達不到至高境界。
一、小篆的用筆特點及其書寫原則
“篆尚婉而通”,這是孫過庭在《書譜》中對篆書的要求。婉轉而通暢,正是學習小篆必須掌握的最根本的書寫總體原則。
臨習小篆,尤其要領會其中運筆的方法:藏頭護尾,中鋒運行。要做到逆入平出,即收鋒在筆畫的中線提起回收。要避免以唐楷筆法書寫篆字,比如,橫畫起筆不能重按,橫畫末端回鋒不能頓筆寫成下垂狀,橫折處不能寫成方折等。
關於“中鋒”,我們在書中第五章已作專門闡述。這裏需要強調的是:(1)小篆運筆宜澀忌滑。如果行筆平拖直過,毫無起伏變化,點畫必然刻板浮滑,單薄扁平,缺少含蓄蘊藉的內在之美。(2)速度不宜寫得過快,要留得住筆,就不會犯“率直”的毛病。(3)動作不可過大,要保持筆畫的整體感,使其在流動中蘊含一定的澀感,而不要出現做作的扭曲之態。